上世纪80年代末,中国还没有办理汽车租赁业务的企业。适逢亚运会紧锣密鼓地筹备,一位外国记者的提问让相关部门迅速研讨、拍板,京城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诞生了。
1989年,筹备亚运会的北京一片繁忙。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,有位外国记者提问:“北京有没有汽车租赁公司,能让我们自己开车去采访?”有关负责人当即答复:“可以。”尽管当时北京还没有办理汽车租赁业务的公司,但随即召开的8个局领导参加的紧急研讨会上拍板,立刻将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“福斯特”(英文first的音译)汽车租赁公司推了出来。当年8月1日的《中国日报》还专门对此事进行了报道。(2001年4月19日《北京日报》13版,《京城开车新概念:租一辆!》)
北京晚报1992年12月20日2版《打“的”自己当司机》也有记载,这家率先在中国大陆开办轿车租赁的企业,1989年8月开张后并没有做大量的广告宣传,可驻华使馆、驻京海外商社的客户却源源不断。到1990年下半年,北京的企事业单位也开始租用车辆。
1992年12月20日,《北京日报》2版,《打“的”自己当司机》
在那个年代,“北汽”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在全市布点不多,但租赁汽车业务极其红火,每天接到的订车电话多达四五十个,有些长期租车的客户甚至得排个把月的队才能满足愿望。公司开张时共购进70部汽车,到1992年车辆已增至120部,仍然供不应求。
上世纪90年代,汽车租赁成了京城一种新的出行方式。徐尚林/摄
一些长期客户讲,租车自己驾驶比包租计程车更方便实惠。租赁的汽车可一天24小时自由支配,不受出租司机8小时工作制的限制。同时,还可免去对司机的招待费和人情账,办事更随意,效率更高。此外,租车跟买车相比,有不需控办指标、资金周转快的优点。万一租来的汽车坏在路上,一个电话就能召来租赁公司的“救兵”,可少着不少急。
随着拥有驾照的人越来越多,“北汽”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不再一枝独秀。三年后,首都汽车租赁公司等公司陆续成立,汽车租赁这一行越来越红火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北京开办汽车租赁业务的企业已达170余家,汽车出租率均达80%。(1995年9月14日《北京日报》2版,《没车一样过车瘾》)
然而,相伴而生的是这块“风水宝地”出现了管理“真空”地带,一些汽车租赁企业无序无规经营,伴随隐忧。
有家公司看到租赁汽车生意好,一下购置了几十部高档车,搞起了租赁。但是,他们并不了解汽车租赁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,又没有及时制定严密的管理措施,就匆忙入市拉客户。结果,车租出去后如泥牛入海,一去不回。他们找有关部门协查,才知客户的租车证明有假,车被骗走了。还有一家公司将一辆高档车租出去后,很长时间没回音,待公安局找上门来,才发现租出的车被犯罪分子当做了作案工具。
车辆丢失后的扯皮现象也不少。一家公司租出一辆客货两用车,租赁合同中双方约定了租车时间、每日费用及行程公里数。5天期限到了,客户来还车,公司发现,该车跑出的公里数比约定的多出近7倍。出租方认为,应按里程表数字加收费用。承租方却咬定车的里程表出了毛病。“官司”始终扯不清的原因在于,双方在签订租赁合同时,没有明细规定汽车零部件检验项目,也没有实际检验车辆关键零部件。
还有那么一阵儿,租赁定价没人管,汽车租赁公司可以看客户下“菜碟”,相当混乱。不同公司的同种车型,月租价最多的相差1000多元。有的公司超公里加收固定价,有的是对超公里翻番加价。
1995年9月15日,《北京日报》2版,《汽车租赁 应有规矩》
截至2011年底,北京市的租赁车辆增加到3.2万辆,已备案的汽车租赁经营企业达441家。2012年,对小客车实行调控措施后,汽车租赁市场发展迅猛。随之,一些之前就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,比如变相从事出租汽车经营,服务不规范导致租赁企业与承租人之间矛盾频发,利用租赁车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。针对这种情况,本市对2002年颁布实施的《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》进行了修订。
2001年4月23日,《北京日报》5版,《“五一”出游租不到车了》
2011年,北京的出租车网点已经很多了,租车变得非常方便。
从2012年5月1日起,相关部门对于汽车租赁经营者实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,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。考核不合格的,不能办理车辆新增指标。而且,汽车租赁不但要有经营服务、安全管理等标准,还要建立汽车租赁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,与公安、工商等部门共享信息,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。用于租赁的车辆行驶牌证必须齐全有效,并安装车辆定位装置。
2012年4月19日,《北京日报》9版,《小汽车租赁不许带驾驶员》
近年来,汽车租赁网点不断增加,汽车租赁服务跟着升级和完善。如今,人们租车出行已十分便捷,汽车租赁市场也越来越规范。
2013年,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建成一处北汽纯电动汽车租赁站。贾同军/摄
历史资料: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、IC photo